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要闻 >> 详情
他们在长江上空擦亮每一天
来源: 长江日报      时间:2023-05-01 08:01:13

“五一”来临,武汉长江大桥上人流如织。傍晚,长江灯光秀亮了起来,步行的游客更多了。这也是武昌区大桥清洁队大桥班最忙的时候,班长王牡明带领全班每半小时清一次果皮箱,犄角旮旯的丢弃物也要一一捡起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长江大桥是武汉的地标,是游客的必经之地。我们要干干净净地迎接他们。”王牡明对长江日报记者说。

4月24日凌晨5时起,武昌区大桥清洁队大桥班环卫工人开始清扫桥面。

大桥班30多人,清洁25万平方米,除掉机械清扫范围,每人负责约3500平方米,丢弃物15分钟内要捡起。这如何能做到?但他们做到了。

李红梅说:“游客来了,不扫干净丢武汉人的脸。家里来客人了,还要把屋里扫干净咧。”

4月24日,清晨5时,城市尚未苏醒,武汉长江大桥迎着蒙蒙雨雾。王牡明双手推着扫帚,将大桥人行道旁的积水推至下水道。手机显示,此时武汉气温8℃。大桥上体感更冷。一阵阵风夹杂着细雨,记者裹着羽绒服,仍冻得哆嗦。

王牡明58岁,做环卫已经42年。“我扫了20多年大桥,清楚记得,从武昌桥头堡第1根电线杆数到第18根电线杆,是我们的保洁范围。”她介绍,大桥班目前有30多人,其中2人负责桥面,对向作业。“你看,对面清扫人行道的,是我的同事陈小华。”

5时30分,车渐渐多起来,随车溅起的水花,时时被风吹到身上。她们一边扫,一边用手抹去脸上的水。记者升起无人机拍摄,镜头里,雄伟的长江大桥伸向远方,不留意,两个橙色的身影渺小得几乎看不到。

“扫大桥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吗?”记者问。

“最明显的是气温不一样,夏天更热,冬天更冷,比其他地方有时能差上10℃。”王牡明穿了厚毛衣,外面罩一件棉袄,不停走动会冒汗。她告诉记者,她习惯在秋衣里垫一条毛巾吸汗。

“扫大桥,我们常说‘三难两多’。”王牡明说,“三难”指吃喝难、如厕难、拎水难;“两多”指车多、人多。喝水、上厕所、拎水上来清洗道路,都要去桥下。“去趟公厕来回要20多分钟。忙的时候不敢喝水。”

“现在游客越来越多,特别是傍晚,很多游客到大桥上看灯光秀,半小时就要清一次果皮箱。”王牡明一边说,一边不时弯腰捡起桥面的小树枝,“垃圾不能扫到排水沟里。”

5时45分,天亮起来,桥灯逐一熄灭,王牡明和陈小华一人一边,就快扫到第18根电线杆了。

“垃圾落地,15分钟内要拾起来。”王牡明说着,走回桥头堡,发现护栏缝隙有丢弃的垃圾,她蹲下来,脸贴着护栏,将钳子伸进去把垃圾夹出来。下桥,看到路边和花坛里有散落的树枝,她也停下来,随手捡进垃圾桶。

大桥清洁队党支部书记李红梅常说:“游客来了,不扫干净丢武汉人的脸。家里来客人了,还要把屋里扫干净咧。”这些话大桥清洁队队员都记在心中。

日出而作,日落不息。早高峰之前扫净,早7时至转钟前保洁。这是环卫工每天在重复做的事。

大桥班只是大桥清洁队的一个班,大桥清洁队不仅扫大桥,还负责武昌区16条道路、3条车行隧道、2座高架桥、1座立交桥、5个地下人行通道、9座人行天桥的清洁,总面积约178万平方米。全队有300多人,黄鹤楼、首义广场、武昌火车站都是他们的负责范围。

大桥清洁队的环卫工,导游指路、归还失物、帮助走失老人……还有什么是他们不管的吗?

李红梅说:“我就想把环卫工人‘只会扫地’的标签撕掉,我们用专业赢得尊重,让城市更美好。”

“只要有暴雨、大雨,我都急得睡不着觉,害怕路面上积水。”周命已经记不清,多少次半夜冒着风雨从家里跑到现场。见路段上有积水,就用捞钩把井盖掀起来,再用自行车拦上,警示车辆、行人。

4月16日,2023武汉马拉松开跑。当所有选手跑过武汉长江大桥,环卫工迅速进入赛道清洁,补给点撤离15分钟后,桥面干净得仿若未举行过比赛,网友们称之为“奇迹”。

“我把手扬得高高的,选手和我们击掌。那一刻,感觉非常骄傲。”在长江大桥上保洁的周命,看到选手们奋力奔跑,情绪也被点燃。

不少选手对环卫工大声喊:“辛苦了,谢谢你们!”

“那一刻,我感动得差一点哭出来。”周命说。

武昌大桥清洁队的责任区,串联长江大桥、黄鹤楼、首义广场、武昌火车站,都是武汉的“窗口”。

《武汉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工作导则》关于“精致环卫”有30条规定。“理想是丰满的,现实是骨感的,下来都是打脸的”,李红梅有时会调侃,但全队上下,真的天天把这些条例当“理想”追求:作业面没有“堆子”“点子”;大桥、广场、车站是城市客厅,坐椅、护栏、杆子是城市家具,都要保持洁净。

随着科技进步,环卫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。洒水车会将丢弃物冲到路边。最新型的吸扫车将清扫和洒水一体化,环卫工人亲切地称之为“巨无霸”。

“但最先进的机器,也不能取代人的劳动,不能替代我们环卫工。”什么样的人可以做环卫工?李红梅说:“有手有脚就行,但关键得有心,有心才会专业,才能成为好环卫工。”

武昌火车站西广场有张永红带的一个班。“这里除了13个垃圾桶,还有32个花坛、120个座椅,每天都要清扫清洗。”张永红告诉记者,火车站不同于道路,“我们努力的标准是可‘席地而坐’。”

刚来这里时,很多人会把环卫只当作一份普通工作看待。“但很快就会有特殊的责任感,甚至还有了成就感。”

在火车站,旅客常会因为匆忙落下东西,这个班向来有拾金不昧的传统。4月24日中午,肖莉在站前广场清扫,看见座椅上有一部手机,她捡起来立即向张永红报告。见手机没上锁,便尝试着打给失主的朋友。几番联系,晚上8时30分,失主从咸宁开车过来取回手机。

肖莉经常捡到游客物品主动归还,她的想法很简单,“你丢了东西会不会着急?会。所以,捡到东西一定要还。”

采访中,肖莉笑称自己是半个导游,“一天下来,差不多有20多人找我问路。问的人越多,我越高兴,说明来武汉旅游的人多了”。

前不久,安徽“二哥”给周命又来了通电话,嘘寒问暖。7年了,隔一阵儿“二哥”就会来电话。

“二哥”姓方,安徽人,之前他们并不认识。

7年前的夏天,“二哥”的儿子离家出走,流落武汉街头,是周命和同事吕花容及时联系上了他的家人。

“当时小伙又瘦又黑,坐在长椅上精神恍惚,看着不对劲。”周命带他去了工作间,买来早餐、衣服和鞋子。得知他半个月没跟家人联系,周命开导他:“我们都养着孩子,跟你差不多大。父母联系不上你该多着急啊!”半个多小时后,小方报出了家人的手机号码。

当天中午,“二哥”从长沙赶到武汉,一进门就扑通跪下……

大桥清洁队有一本“雷锋本”,已经说不清楚存在了多少年。不管岁月如何变,这“雷锋本”一直不变:只要有好人好事,上面就会记下来。记者翻开记录,每月都有归还手机、电脑、现金、银行卡的,还有帮助醉酒的、走失的老人和儿童的……大桥清洁队的事,可不只是清洁这一样。

李红梅说:“我就想把环卫工人‘只会扫地’的标签撕掉,我们用专业赢得尊重,让城市更美好。”

大桥清洁队的食堂,要求伙食少油、低盐、低糖。

每位队员的孩子,“队长”都要结识,要他们到她这里至少听一堂课。

李红梅说:“环卫工作靠组织,组织要管人的成长。人心齐了,队伍才会跟着你。”

黄鹤楼脚下,一栋不起眼的小楼,是武昌大桥清洁队队部。

走进楼道,两边墙上的图文满满当当:有劳动模范,有好人好事,还有员工们成器的子女们……二楼有图书室、荣誉室。荣誉室占据了最宽敞的一间房,集体的、个人的,奖杯、奖状、锦旗都摆在里面。

三楼楼梯口对着员工食堂。记者到访时,正值中午,大家围着大圆桌吃饭。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对厨师的要求:每个月只许用一壶油。李红梅说:“环卫师傅年纪普遍偏大,一定要少油少盐少糖。”

李红梅说,人要有归属感,这栋楼就有大桥队的归属感。她还说:“认知最重要,思想决定行动。”

李红梅告诉记者,大桥队有22个党员,“这是全队最强大的力量。党员带队员,党风带家风。家里好了,工作才会好”。

每位环卫工的孩子,李红梅都要结识,都要求来她这里听一堂课。讲讲历史,讲讲地理,讲讲道理。每年春节前,她都要把家属们请来,吃一顿饭,真诚地说一句:“对不起,让你们的爱人辛苦了。”2019年,他们还自编、自演了一台“春晚”,大家围坐一起说说笑笑,吃着饺子,好不热闹。

李国林夫妇来自四川,一干就是30余年。他们说这份工作收入不高,却有归属感。

十几年前,儿子沉迷网络游戏,夫妇俩束手无策。李国林没想到,李红梅听说后来到家里,劝导孩子。后来儿子游戏打得少了,学习成绩也跟上了。

大桥清洁队队部顶楼有个花园,百余盆、几十种花草,侍弄得鲜亮而茂盛。月季、紫藤、草莓、山楂、白芨、火棘、仙人掌、长寿花……都开满了花。

“我们环卫工人特别喜欢环境整洁美好,谁来了都会上来看一看,浇一浇水。”李红梅说,清洁队从工作上说是一个单位,在生活中则激发着人们追求美好。

李红梅就像一只“头雁”,她几十年深耕环卫一线,先后获得武汉市“三八红旗手”、武汉市劳模、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、湖北省先进工作者。

在李红梅的带领下,大桥清洁队先后被授予武汉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、武汉市“群众最满意基层站所”、武汉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。2014年,以她名字命名的“李红梅劳模创新工作室”被市总工会授牌。

团队里也涌现出“荆楚楷模”“长江大桥的生命守望者”涂晓珍、“武昌南大门活雷锋”肖莉和张钢珠、救助出走大学生的“环卫妈妈”周命等一批先进典型。(文|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李玉莹 通讯员殷莉红 白丹 图|长江日报记者刘斌)

【编辑:邓腊秀】

标签: